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,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.6公里(山西石城镇~河南任村镇),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,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,红旗渠修建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,河南林县红旗渠简介红旗渠,四、修建红旗渠孕育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,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。
红旗渠简介
红旗渠,是由人工修建的灌渠,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县(现为林州市)。
一、林县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
林县于河南、山西交界处,据史料记载,由于地质等原因,历史上曾经严重干旱缺水。1959年,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,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,尤其是已经建成的水渠,也无水可引。因此,要解决水的问题,必须寻找新的、可靠的水源。
二、研究启动“引漳入林”工程
1959年10月,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发出了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号召,研究“引漳入林”工程。1960年2月,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。1960年3月6至7日,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,会上确定将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“红旗渠”,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引漳入林。
三、克服困难,历经近十年,建成红旗渠
经过多年奋战,红旗渠于1965年4月5日实现总干渠通水,至1969年 7月,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,20万林县民众克服种种困难,终于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,架起157个渡槽、打通211个隧道,建成宽8米、高6米、全长70.6公里的总干渠,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。
四、修建红旗渠孕育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
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,孕育形成的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,成为当时乃至目前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综述:我在去年曾经参观过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。当时,走在红旗渠干渠堤坝上,看着流淌的红旗渠水,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各种艰难,更为当年建设者们顽强毅力所折服。我想,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,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;敢想敢干、实事求是,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;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。因此,红旗渠不仅是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,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丰碑。
河南林县红旗渠简介
红旗渠,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
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(今林州市)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,被人称之为“人工天河”。
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,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,历时近十年。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,架设151座渡槽,开凿211个隧洞,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,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,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.6公里(山西石城镇~河南任村镇),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。
据计算,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,宽3米的墙,可纵贯祖国南北,绕行北京,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。
红旗渠修建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。总投资12504万元,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,占37%,社队投资7878万元,占63%。参与群众7万人。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,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,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。
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,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。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,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,不畏艰险,翻山越岭,进行实地勘测。
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,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,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。1960年3月28日下午,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,深入洞内察看险情,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,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。
河南红旗渠具体在哪里啊
红旗渠在河南省林州市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(今林州市)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,被人称之为“人工天河”。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,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,历时近十年。
林州市处于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三省交界处,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。红旗渠,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。
扩展资料:
红旗渠总干渠下分为一、二、三干渠。
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,经水河、黑龙庙、田家沟、黄华、桃园、北小庄、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,全长39.7公里。
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,沿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,经申家岗、焦家屯、马家山、庞村、皇墓、杨伯山屯、张家井、乔家屯等村,至马店村东,全长47.6公里。
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(分水岭)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,伸向东北,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,到东卢寨村东,全长10.9公里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红旗渠